12月28—30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和东北大学联合主办,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反应工程学专委会、东大有色固废技术研究院(辽宁)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八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在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本届会议以“创新驱动、绿色生态”为主题,旨在围绕钛低成本清洁提取、钛合金开发、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等,开展广泛的技术交流和学术研讨。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长贾明星、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东北大学副校长孙雷等嘉宾出席开幕式。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宝武特冶钛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学者代表共500余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
贾明星致辞指出,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东北大学、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铸造研究所等单位围绕钛与钛合金的低成本清洁生产、低成本高性能钛合金开发开展了一系列创新研究。东北大学建成了世界首个多级还原制备钛与钛合金低成本清洁生产工业示范线,可使生产成本降低40%左右,为世界钛工业低成本大规模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贾明星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够汇聚实践智慧、分析机遇挑战、展望未来发展,努力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为我国“十四五”钛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坚实智力支撑,为钛工业发展把脉、支招,全面助力钛工业升级换代,为我国的钛行业科技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孙雷代表主办单位东北大学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对各协办单位和特别支持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孙雷表示,东北大学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学校在冶金工程、岩石力学、材料、信息及相关领域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科技资源,尤其在冶金、矿业、自动化等领域具有雄厚的专业优势和鲜明的研究特色,在有色金属冶金行业建设了一支理论联系实际、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年轻且富有朝气的国际化科研团队。孙雷希望东北大学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与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界的协作交流,共同搭建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的平台,实现合作共赢发展。
曹春晓院士以视频方式出席大会并致辞,回顾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的发展历程,肯定了沈阳市多家科研院所在钛及钛合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展望了“三钛争艳”的灿烂前景。曹春晓希望与会专家通过本次会议加强深入交流,共同为钛及钛合金的发展贡献力量,推动我国钛及钛合金的应用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大会报告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院士、东北大学唐立新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杨锐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张海鸥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林均品教授、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黄旭研究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赵永庆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陈玉勇教授、东北大学张廷安教授、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李海涛主任等专家先后作学术报告,围绕钛低成本清洁提取、钛合金开发及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钛合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等开展深入的技术交流和学术研讨。